坚持“三不”、修炼“四心” 图解信托百年老店该如何炼成?
我是谁?
我从哪里来?
我要到哪里去?
假如,一位信托人读完了苏格拉底,对于这三个著名问题,会怎样回答?
打破刚兑,投资人不再能闭眼躺赢;去通道控非标,监管越来越严,踏破铁鞋好项目难寻。如今,面对近年来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巨变,“苏格拉底的提问”真的来了。
今年6月1日,信托业务分类新规正式实施,回归信托本源的转型方向进一步明确。
做一个什么样的信托人?
信托业应该根植哪里?
信托公司又该往哪里去?
三句话直戳人心窝肺管子。
这道作业题,还能有标准答案吗?近期,行业头部企业平安信托给出了他们的解题思路。
7月14日,平安信托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姚贵平在《证券时报》举办的2023中国信托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了打造“信托百年老店”的观点,他表示:信托人应走好主业正道,坚定回归本源,敬畏市场风险,将信托转型打造成百年老店,其关键正是坚持“三不”、修炼“四心”。
那么,
信托人应该修炼哪四心?
成就百年老店又要向哪些行为说不?
针对这些直击灵魂的“拷问”
平安信托用四幅漫画给出了回答。
01
夯实“四心”根基,打造百年老店
要打造百年老店,
其实同盖房子一个道理。
那就是根基要牢。
在主业正道上,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,有坚守、有摒弃,浇筑初心、恒心、匠心、创新四大支柱,摩天大厦方能历经风雨屹立不倒。
同时,
抵达“四心”亦是一场修行。
一要守初心,传承优秀传统,不忘立业初心;
二要持恒心,坚持长期主义,守住底线红线;
三要铸匠心,专业修行不止,精进质量品质;
四要善创新,顺应时代变化,开放包容兼续,以强烈的责任使命、鲜明的价值主张、严谨的行为规范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四心聚力,众心归一,方成基业长青的基石。
02
走好主业正道,不滥用“任意门”
人生不能走捷径,
金融赛道上也没有“任意门”。
毕竟“门”后是何风景,
谁都没法预料。
很多时候,推“门”而出收获的并不是蓝天碧海的绝世风景,反而是悬崖峭壁和海中游弋的饥饿鲨鱼。找缝隙、钻空子,这些行为需摒弃,信托牌照灵活性不是机会主义的背书。
只有在依法合规基础上发挥受托财产多样性、产品组合多元化、服务内容综合化优势,找准优势定位,建立能力闭环,树立起信托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。
03
坚定回归本源,不迷恋“融资牌”
信托转型犹如登山竞速,
途中诱惑众多繁杂,
不迷恋、守初心、轻装参赛
才是正确之道。
信托做融资业务先天不足,资金成本高、客户层级下沉、资本实力弱、集中兑付风险大,业务收益根本无法覆盖风险敞口。在攀登回归信托本源山峰的比赛中,一旦市场形势发生逆转,贪拿“融资”包袱,信托只会被压垮在转型路上。
丢掉融资包袱,摆脱对传统融资业务的路径依赖,开辟资金、资产两头在外的轻资本、轻资产模式,聚焦资产服务信托、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,驶入信托发展全新道路,这是信托必须为自己准备好的“成人礼”。
04
敬畏市场风险,不擅闯“无人区”
敢于探索未知是一种可贵的品质,
但在信托创新边界上,
擅闯“无人区”需谨慎。
这是信托人都应深谙的道理。
“法无禁止即可为”的错误理念须彻底摒弃,“背离本源胡乱闯“的危险行径亦不可取。
传统模式下,信托推崇“打猎文化”,四处出击、跑马圈地,对业务“无人区”无禁忌、无敬畏,导致深陷危机泥潭。“无人区”看似机会多,实则风险大,只有通往合规方向的路才是真正的制度护航、平坦宽阔。
打造“百年老店”,审慎与创新并不相悖。抛开传统模式的信托业纵然面临全新挑战,惊喜机遇也同时并存。合规“商品”仍需细细耕作,加以规范框架下的业务、模式创新,顺应时局、敬畏风险,聚焦专业领域、保持恒心定力,方能得以长期发展。
旧时代的信托已然“死去”,若此时仍一味故步自封,不肯抛弃幻想,违背转型方向,那将注定不会走得长远。
信托三分类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,在政策指引下,已明确信托发展方向,而近期配套出台的《指导口径》成为直接利好,给全体信托人点燃了一把火。
百年老店需要传承和坚守,平安信托在发展新格局下确定了坚持“三不”、修炼“四心”经营准则,是要坚定回归资管、服务本源,走出一条差异化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。那么,对于正苦于“敢问路在何方”的国内信托从业者们来说,这份作业能不能抄呢?